返回上一页

联名合作有效果吗?芝加哥大学这个研究成果值得一看

2020-04-16 9:32 下午

近年来,品牌联名(co-branding)已然成为营销风潮,各种合作案例屡见不鲜。

然而,对管理者或市场调研人员而言,要提前预测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。那么,品牌真是高效的营销策略吗?还是名大于实?

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近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研究。

这项研究没有涉及商业品牌,而是以美国同一座城市的三家博物馆的合作案例为研究对象(具体博物馆名称未被披露)。

虽然艺术机构不是典型的商业产品,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表明,2013年艺术产业支出达7040亿美元——相比之下,建筑产业及公用事业支出分别为6190亿美元和2700亿美元。艺术产业市场庞大。

案例背景:博物馆A分别与博物馆B、C的合作

一家知名大型博物馆A,在进行三年翻修期间,与另外两家博物馆B和C分别开展合作,以联合策展的形式在另外两个博物馆的场地举办展览。

  • 博物馆B在博物馆A附近
  • 博物馆C与博物馆A藏品非常类似

合作期间,双方共享各自的藏品,统一调配策展员工,展览宣传活动也会强调联名性质,统一宣传文案。此外,双方还会联合举办会员活动。

通过国家艺术研究中心的SMU DataArts提供的数据,研究团队获得了B和C各自与A合作前后四年的会员销售情况:

 

图1:与A合作前后,博物馆B会员数量变化

 

图2:与A合作前后,博物馆C会员数量变化

 

结论

博物馆B、C与A合作举办展览后,会员数都有所上升:

  • 对于“拉新”效果显著:合作当年来了很多首次来馆的新会员;
  • 对于老会员的“激活”效果却不一定有效。

博物馆的合作带来了一部分新增用户的新需求,布斯商学院的Shapiro教授认为这部分人对管理者而言是“有趣又困难的问题”“你要预测的一群你从来没接触过的新客户,你很难知道他们的行为是怎么样的,也不知道他们的偏好是什么。”

联名可以使知名度较低的品牌受益,而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品牌,合作可能会带来品牌稀释的风险。但是无论如何,提前量化效果都是非常困难的。

丨消息来源: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(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)

丨图片来源:Shutterstock;布斯商学院官网